抗疫志愿者的收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很荣幸自己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上海历经自抗疫以来最为艰难的2个月已经过去了,随着6月1日上海全面解封,也基本结束了我的抗疫志愿者服务工作。 回顾2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要说不累不辛苦,那是不现实的,但累并快乐着。既有困惑又有收获,更多的是收获,自己付出有限,收获却是满满的,我收获了来自大家对我志愿服务的肯定。
从3月中旬上海疫情逐步蔓延起,我就踏上社区抗疫志愿者服务之路,积极配合社区防疫要求,主动参与社区抗疫志愿服务。我感到,灾难面前,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4月1日小区封闭管理,原以为只封闭4天,谁知这一封就是2个月。开始几天,小区几乎每天都有新增阳性病例,而我接触的人员不仅仅是居委干部,还有医生、志愿者。这些医生,每天要接触无数居民做核酸,这其中也有阳性感染者,他们还要上阳楼做单管。这些志愿者又大多数和快递、外卖打交道,稍不留意,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刚开始一些老年人不会自测抗原,我还要穿上防护服、戴上面屏,身上绑着手消和垃圾袋上门为他们测抗原。因此家人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我哪一天带阳回来。我说自己是一名党员,既是小区党总支委员兼党支部书记,又是兼职居委委员,这时候我不上,谁上。尽管自己心里也挺紧张、挺害怕的,但我没有犹豫,在明知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的前提下,我义无反顾往前走,绝不退缩,也没有理由退缩,依然每天一早到岗。原本想4天很快就会过去,谁知4天变成整整2个月。
4月份,上海疫情非常严峻,小区疫情也不乐观,我每天的服务时间都是从早到晚13到14个小时,每天都是一早到岗,回家都是9点左右,最晚的10点回家。进入5月份少许缓和一点,服务时间基本上也是在12小时以上。直到最后几天,回家时间少许提前一点,但服务时间也是10个小时以上,从早到晚没有休息过一天。期间我嗓子哑了,居委主任很是担心,一是担心我身体吃不消病倒了,二是担心被感染。那天上午刚做好核酸和抗原,下午主任对我说:“赵老师,你再做一次抗原吧”。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阴性结果,皆大欢喜。
封控初期,居民足不出户,确有不少居民不理解,各种疑问不少,各种问题也都暴露出来。居委电话铃声不断,我负责值守,能当时回复,都及时回复居民,让他们安心明了。但也有些居民就是不讲理,尽管我讲的口干舌燥,他们就是不理解,还在电话骂骂嚷嚷,我还是耐心给他们解释。实在不能处理,记录下来等居委干部回来再处理。
有一次小区全员做核酸,那天气温突降,我一直站着帮助组织10人一组核酸检测,从早上7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半才吃午饭,期间没喝一口水,没有上洗手间,甚至小腿抽筋,我坚持住了。当大白和小蓝每次做完核酸回来时,我认真帮他们做好消杀工作,尽管有时桶满很重,但消杀这工作一点都不能含糊。
在发放物资和志愿者防护服时,我严格把关,也得罪了不少人,甚至遭到他们的不善言语,但我问心无愧。刚开始或许由于运力等问题,在物资资源比较紧缺时,我宁愿得罪人,也要把好关,哪怕是一瓶消杀液、一件防护衣,该发的发,不该发的严格控制。
按照街道统一管理要求,5月下旬我们小区可以分批分时段外出3小时,要写近2千户出入小区通行证和盖章,我和同行一起分工合作,我写她盖章,一直写到手酸有瘪塘,连水笔墨水都写完了,看着一张张经过我们手写好的盖好章的出入通行证送到居民手中,真比自己出门还开心。其实我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通行证,除了到药房给丈夫买过一次药,我没有私自外出过,因为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外出。疫情有反复,从封控区到管控区,将要到防范区时,又新增几个阳性病例,一下子又回到原点,人们情绪难免低落,这时候需要你耐心解答,安抚居民的情绪。
在这次抗疫中,我见证了居委干部投身抗疫防控第一线的艰辛,在平安小区的背后是他们辛苦的付出。做核酸上阳楼有他们的身影、转运阳性病人和密接者有他们的身影、为阳楼送物资和快递有他们身影、配药、买药、送药有他们的身影、搬物资和卸货有他们的身影;见证了年轻的居委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但他们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整整1个多月没有回家,只是偶尔抽空在手机视频跟自己的孩子们聊几句,有的女同胞搬运物资一点也不输给男同胞,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克服了困难,都挺过来了。我又何尝不可,这段时间,我也硬是挺过来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居委干部的责任和敢于担当,总之一句话,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时常顾不上吃饭。我还见证了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搬运物资为居民送快递;见证了垃圾厢房保洁人员参与垃圾清理和环境消杀;见证了医生大白们日夜兼程赶路,为我们小区检测核酸;见证了医生一天连跑几次来收核酸管子,为的是早一点把管子送到检测机构;见证了保安物业来清运医疗垃圾等等,他们奉献自己,守护我们的家园,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次抗疫志愿服务2个多月中,虽然我有委屈,有眼泪,也曾不被个别人理解,但收获远远大于委屈,我挺过来了,我还收到志愿者给我投喂,这就是对我志愿服务的肯定。在发放“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荣誉证书”时,他们对我说,就是发100张证书,也抵不过我的付出。听了这句话,我很知足,很有成就感,2个多月的志愿服务,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觉得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棒棒的,我和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情怀和信仰,为社会、为我们小区筑起了防护墙,作为千千万万志愿者中的一员,我切实感受到荣幸和自豪。我们做志愿者,只是守护我们的城市、守护我们的小区、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上海慢慢地在恢复正常生活,一切见证美好,让我们一起携手抗疫,战胜疫情,上海的明天会更好。
退休前我在上海铁路局机关党委长期从事党务工作,退休后参与世博园城市站点志愿者等工作,是上海老科协造船委会员,又是静安老科协科技专业委主任。
赵利华
2022年6月3日
朱德民推送附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抗疫攻坚战以来,作为老科协会员和居委干部双重身份的赵利华很荣幸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上海历经自抗疫以来最为艰难的2个月已经过去了,随着6月1日上海全面解封,也基本结束了她的抗疫志愿者服务工作。
回顾2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要说不累不辛苦,那是不现实的,但累并快乐着。既有困惑也有收获,而更多的是收获。赵利华说自己虽然付出有限,收获却是满满的,这些收获了来自广大居民、来之街道党工委、上级领导对自己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22-06-04